拓印,这一传承三千余年的传统技艺,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帮助人们跨越时空,留存历史的印记,让古老的文物在今天能够被人们了解,使其持续发挥其重要价值。拓印技艺的操作流程与纹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流程主要可分为准备工具、清理器物、上纸湿润、捶打压实、均匀拍墨以及揭纸整理六个步骤。
第一步是挑选合适的待拓器物与准备好相关工具。器物表面不同的质地、纹理会影响拓印的效果,所以选择纹饰或铭文相对较为明显的器物进行拓印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在拓印工具的准备方面,需要提前准备好拓包、墨汁、宣纸、鬃刷等工具,宣纸需要薄厚适中、具备良好的吸水性。
准备好相关工具后则是清理器物,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仔细擦拭器物表面,去除灰尘、污垢,从而确保拓印时宣纸与器物紧密贴合,否则拓印作品便会因为器物表面杂质较多而出现墨色不均或纹饰残缺等现象。
上纸润湿指的是将宣纸覆盖在器物表面,使用喷壶等工具让宣纸充分湿润并紧密贴合器物表面。这一过程在操作时要控制好水量,水量过多会导致宣纸易破损、移位,水少则无法紧密贴合器物表面,影响后续拓印作品的质量。
随后是捶打压实,让宣纸紧密贴合器物纹理,尤其是细节处,要具备耐心、反复捶打,使图案清晰呈现。这一步骤非常考验捶打的力度,力度过大往往会导致宣纸破损,力度过小则会导致器物表面的一些纹理无法呈现,许多器物上的精细纹理与线条便是通过这一步骤才能够得以清晰呈现。
上墨拓印时需要先让墨汁均匀地渗入拓包,接下来使用拓包以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的力度在宣纸上拍击,让墨色缓慢覆盖需要拓印的部分,呈现出黑白分明的纹饰或铭文。这一过程中,拓包拍打的力度与频率决定着拓印作品的墨色层次。在完成以上五个步骤后即可揭纸整理,待宣纸稍干后,将其缓缓从器物表面揭下,一幅拓印作品便初步完成了。

拓印作品中的纹饰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以图片中两件瓦当拓印作品为例,左图为鹿纹瓦当,右图为金乌纹瓦当。鹿纹瓦当中的鹿呈现出回首顾盼的卧姿,“鹿”与“禄”同音,在古代有祈福求禄之意,瓦当中生动形象的鹿姿也传递着古人对安宁、富足的美好生活的期许。金乌纹瓦当的主体造型为三足金乌,金乌是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与对光明的追求。
拓印技艺不仅在严谨的流程中记忆历史,更通过各类纹饰传递着文化基因。拓印作品的每一处纹饰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唤醒了沉睡在文物表面的不同纹饰,使其在当下仍能继续讲述过去的故事。同时,它也为传承传统技艺与解码文化内涵,构筑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推动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让传统文脉得以永续流传。(作者:刘依桐、刘申宜、吕秋洋)

扫码下载APP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
科普中国